top of page

吳凡高中國文作文範例

死刑的存廢去留

文 / 黃○軒

隨著時代演進,法治設立與人權進步,死刑存廢儼然已成為眾方爭論研討之議題。不論東西方,古代皇權掌握人的生死去留備受質疑;那個殺人償命的年代似乎已經在看不盡的遠方,許多人對死刑抱持拒絕態度,基於人權抑或可教化性,廢死方為人類進步之道。然而基於自己立場,我仍然支持死刑的執行,原因如下……          第一,死刑依舊在道德法律扮演重要的角色,殺雞儆猴仍能扼止犯罪。人生而本就渺小,無法掌握生命,更沒有奪去他人性命的權利──公權力的介入,謹慎的分析殺人案的成因,給予受害者以及社會公道,乃是死刑最大的功用。有人也許會說刑罰只需使加害人知錯能改就好,何必危及生命?但我認為人的生命是人存在的根本,囚禁或賠償的刑罰只不過是隔靴搔癢,真正危及生命時才能使加害人充分了解生命的寶貴,以及鑄成大錯之原因。          第二,我同時認為支持廢死的理由實是薄弱,無法站得住腳。當部分國家以人權做為死刑的擋箭牌時,我們必須了解人權的中心思想。人權乃生而為人的權利,也是洛克當初說的生命、自由、財產權。而人全不被剝奪是在一個自由平等安全的環境下,以不為害他人為前提而享有。難道一位犯下殺人罪的人就沒有人權?犯人的人權本就存在,但犯人還是需要負責,付出代價而付出生命權,而這本是從有人類文明以來,歷代沿襲的法則,這個法則保護了人類長久以來,盡力盡心維護的善惡界線;現代我們強調的人權至上,是不以暴力剝奪犯人的其他權利,我們仍舊保障一位犯人的基本言論自由,以及他在監獄的生活起居及安全,而這與是否要剝奪生命不可相提並論,必須分開討論。許多宗教團體也抗議,如此死刑違背了當初親善待人的寬恕原則,但我認為會被判處死刑的人已被背棄道德在先,不適用任何教義,況且宗教本就在教義上各派懸殊,法律才可視為人類文明長久圭臬而奉行。          死刑存廢本就是一個極為棘手的問題,也飽受質疑。但不可否認的是,死刑還是管控人七情六慾和道德操守的最後防線,在人們達到老子所謂小國寡民、孔子所嚮的大同世界之前,死刑必須存在,做為我們守護文明與法治、善惡最終的「三途河」!

觀影心得 - 返校

文 / 郭○安

表面上的高壓統治,是上位者試圖掌控一切的貪婪之心;表面上的毫不在意,是第三者對愛情的算計之心;表面上的無辜與鎮定,是身為告密者的罪惡之心,不斷地循環著,甩不掉的是鬼魅還是自己深疚的罪惡?         「保密防諜,人人有責。隱匿匪諜,與匪同罪。」在這個口號下,人們身處沒有言論自由、沒有自由思想的深淵,有書禁、歌禁等來限制人民的思想,化身成提著燈籠的惡魔,追逐著人們、監視著人民的一舉一動,一旦被其逮著,皆難逃一死。它是欲望,是上位者的貪,口口重複著那一段口號,看似是要保護這個國家,但實際上,是妄想操控他們高舉權力大旗行掠奪之實的操控。         「我不知道!不是我!」那句以嘶吼般的嗓門喊出的無辜之語,是方芮欣安撫自我的迷藥,她對愛情的嚮往與佔有欲,還有欲挽回親情的心切,成了殺人的利器,然而卻無法阻止愛人受旗牽連的悲劇,那份被冠上了殺人兇手的沉重與身為政府魁儡的懊惱,形塑成了七竅滲血的鬼魅,在輪迴中不停地追逐著自己,因為她對突如其來的負荷毫無防備,私心蒙蔽了她,就算初心並非如此,如今卻已於事無補。         「為什麼!為什麼!」在認清被欺騙下的嚴厲質問,是魏仲廷對愛情的破滅與無比的悔意,因為愛慕之心而拋棄了對同伴許下的諾言,反倒最後被狠狠地反刺一刀,那樣的痛楚,就如同眼睜睜地被慢慢劃開咽喉,那一本書,是他對同學們的諾言,也是他為愛情冒的險,如今已毫無價值可言。為了玫瑰而捨棄了磐石,然而卻換來枷鎖與酷刑。          在威嚴的惡魔眼中,人們能夠看見自己人性的醜陋,在強權的逼迫下,人心的懦弱與膽怯展露無遺,唯獨記住並面對一切,才能擺脫心中的鬼魅,並且卸下一直剝奪人們視線的布袋,讓人們甦醒,一同奮戰直到自由到來的早晨。

觀影心得 - 天使與魔鬼

文 / 馬○采

天使與魔鬼,兩個看似相反且勢不兩立的詞彙,一方代表著明,一方代表著暗,但明與暗就如同黑與白之間會有著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帶,就像電影中的宗教與科學,也有著無法劃清的界線一樣。          在宗教之中,信仰是一切萬物的主人,是世界上唯一的造物主,但隨著科學的進步,宗教原本秉持且堅信的理論正一個個的被推翻,難道這就代表著科學的大獲全勝?或者是代表著宗教的沒落?但科學和宗教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存在,科學帶給我們生活上的便利、醫療上的進步,卻無法像宗教一樣可以治療人們的內心,並且帶給我們無形的安定和歸屬感。          電影中的總司庫就充分呈現宗教與科學之間的矛盾,他不希望科學破壞宗教的教義,卻以威脅甚至是幾乎要毀滅宗教的方法來成就他的理想,他願意為了信徒們犧牲自己的性命,卻也是引發這一場災難的主因,這就是他心裡的天使與魔鬼,互相交織,造就了他內心的矛盾掙扎的二元對立。          善與惡並不是對立抗衡而並存交融的,要把它們分割就如同挑出混在沙粒中的碎鑽,不會有人是完全的偏屬於善或者是一味的惡,善惡的分辨標準存在在每個人的心中,分秒影響著我們的抉擇,也影響著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摻雜成眾生對於世界和自我的價值觀,形塑我們認定或想像的宇宙!

創造與發現

文 / 周○慧

科學的演進一直仰賴傑出科學家的細微觀察力,以及常令人嘖嘖稱奇的連結能力。他們運用創造力解開自然的謎團,然而是怎樣的陶冶使他們有強大的創造力?又是怎樣的條件下使他能追溯到偉大的發現?          首先,我認為一個偉大的發現是由鍥而不捨的毅力以及多方知識涉獵而鋪就的,如同達爾文不斷思索物種演化的機制,又花了十四年追求佐證以鞏固自己提出的論點,終創造出《物種起源》的鉅作,這種追尋真理的決心徹底展現了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中「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破釜沉舟,實在令人五體投地。此外,達爾文能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還歸功於他多方涉獵的知識,如果他只埋首於自己的領域,沒有讀到《人口論》,如果他沒有將馬爾薩斯的理論連結到物種演化,他將無法成為演化學的先驅。因此,一個偉大的發現仰賴於堅守不移的毅力和知識的深廣,還有連結各領域知識而融會貫通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現代社會強調的能力,然而未曾有人準確界定出創造力的培養方式。我認為創造力的培養在於勇於思考不可能的事物,對無人留心之處抱持一顆窮其脈絡的心,並且結合看似無稽荒誕的想法。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許多科學的重大發現皆是從旁人的訕笑中脫穎而出,也因此,創造力的培養還需要勇於表現自己的想法,無視外界的推波阻攔。          反觀自身,我似乎一直都欠缺表達自我的勇氣,害怕錯誤及旁人眼光使得自己沒能強化創造力,然而從達爾文的例子中,我看出了他那番頑固的執著,以及發表新理論的勇氣,他具備的能力使我領悟到人們不應害怕犯錯而隱藏自己,不應只埋首於同一個領域而不多充實自己。期望我能從古代科學家的事蹟中攝取養分,獲得助力,將自己推向生命中偉大發現的標竿!

終身奉行的一個字

文 / 周○慧

清代名家王國維提出「人生三境界」做為人生的注腳,而對我來說,「尋」便是我願意終身奉行的一個字而樂此不疲。          尋找、尋覓,「尋」似乎寵帶著一點不滿足的意味般,像是永遠不知足般,然而正是「尋」背後的這種渴求的貪慾吸引著我。我願意終身奉行「尋」,唯有尋才能讓我們看見自己的不足,讓我們有動力鞭策自己進步,而人性的貪,還有那種總是想得到什麼,浮士德似的感受會帶領我們一步一步地,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就算最後理想破滅了,我們將會站在比起點更高一層的境界,因為奉行「尋」使我們日易有進,即使尋不著成功的終點,在尋找的途中亦會經過許多意想不到的景色與收穫。          在我的生活中,每天我都在書本裡、人群裡找尋自己未曾體悟或擁有的。在書本哩,我追尋著自己匱乏的知識;在人群哩,我找尋著自己沒體會過的溫情。這麼多年以來,我抱持著追尋子我價值的決心生活,這決心支持著我到處尋覓,無處不尋,雖然我仍在尋找自我的路上,但在追尋的途中,我期許自己每天都能比前一天的自己更有斬獲,不能讓今天的自己,後悔輕視昨天那個畫地自限的自己。          我期望自己能終身奉行「尋」,使每天的自己都能看見與昨天迥異的風景,並且利用積極的尋找填滿生活中的每一處未知,活出豐腴而質綺的人生。

bottom of page